新闻动态

1947年我军兵发梅河口,林总下达死命令,全部消灭184师不准他们投降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8:48    点击次数:69

1947年5月,东北民主联军对盘踞在东三省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势,敌军不断后退收缩,并在南满要塞梅河口地区被我军包围。总攻开始前,林总向前线部队下达了死命令,将敌军全部消灭,不许他们投降。那么,林总为何下达如此不留情面的命令呢?被我军包围的184师与我军有什么渊源?其最后下场怎样?

国民党军60军184师,起源于滇军的一支老牌队伍。抗战期间,184师曾转战台儿庄、湘北、赣北等地,屡屡斩获战功。然而,滇军出身的184师一直不受蒋介石待见,为了打压滇军,日本人投降后,蒋介石把一些滇军调到了东北。

1946年4月,184师奉命布防于鞍山、海城、营口一带铁路沿线,编制内遍布蒋介石谍报特务人员,两名国军少将参军甚至直接驻扎在了海城师部,并随身带有电台,严密监控184师的一举一动,这让师长潘朔端极为不满。

5月25日,184师尚未来得及完成对驻地的布控,东北民主联军便率先发动了进攻,鞍山守军在短短两天时间被打垮。随后,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开始将枪口对准184师海城师部。杜聿明一面严令184师死守海城,一面表示即将从辽阳派出支援兵力。

展开剩余88%

潘朔端计算了一下,援军赶到海城至少需要三天时间,凭184师这点兵力,根本等不到援军到来就被消灭了。但是放弃阵地突围又违抗了军令,一时间,潘朔端和184师陷入两难。

深思熟虑之下,潘朔端作出了起义投诚的决定。他找来副师长郑祖志商量,这场仗不能打了,我们最好的前途是投城。两人意见达成统一后,又找来参谋长马逸飞、552团团长魏瑛,对二人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成功说服其起义。

当晚,潘朔端便派遣552团的两位连长,带着自己的亲笔信找到了四纵。不久后,马逸飞与四纵副司令韩先楚将军取得联系,双方敲定了起义大计。

5月28日夜间,潘朔端先将师部的两名少将监军控制起来,切断二人与杜聿明和蒋介石的联系。两天后,潘朔端率领184师直属营、连以及552团共计五千余人离开海城,一路急行军来到解放区。

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李毅亲自出来迎接,对起义部队表示了热烈欢迎。

31日,184师正式向全国通电,宣告起义。

随后,在李毅的陪同下,全师径直朝着辽东军区奔去。沿途,184师还受到了当地百姓和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,大家盛情款待起义部队,给予了潘朔端等人莫大的信心和鼓舞。

来到辽东军区后,司令员

肖华

将军亲自出门迎接。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于海城起义一事极为看重,因为这是解放战争中第一起整建制的起义。

184师起义后,组织上并没有直接将其纳入解放军队伍,而是秉持着给予对方最大程度尊重的原则,将其整编制收编为民主同盟军。

此外,南满军区给予了184师极为优厚的待遇。184师有着充足丰富的后勤供应,每天都能吃上大米,日用品规格也比东北民主联军高档。

我军的本意是借此促使更多的国民党队伍弃暗投明。

起义后,东北军区专门派出大批政治宣传干部来到184师,团以下各单位都配有政治教导员,专门负责改造这支部队。但由于海城起义本就仓促,很多官兵思想比较混乱,这给思想教化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。

另外,蒋介石为了挫败海城起义,也在千方百计的对184师进行分化瓦解,大批特务潜入解放区,就是为了暗杀领导起义的潘朔端等人。

同年10月,蒋介石集中大股兵力对南满解放区发起进攻,辽东军区首当其冲。

为了诱敌深入,东北军区让潘朔端同盟军转移至东满、北满一带。潘朔端等指挥人员先行赶到吉安地区,已经荣升184师师长的魏瑛率领大部队步行在后跟上。

当184师来到吉安时,却被告知国军已经占领了通化等地,吉安随时就有风险。经过几昼夜急行军的大部队,一时间,消沉情绪在全军中蔓延,当晚,军部命令184师大部队先行乘坐火车出发,军部次日晚间出发。184师从吉安一路行至浑江车站,此时天色放亮,指挥员随即命令部队停下,将火车藏入隧道内,到了晚上再度发车,官兵们则是进入山沟林地中隐蔽。

这时,部队中的消极情绪开始进一步酝酿,不少人认为国民党军正在节节胜利,一些本就不愿起义的士兵,私下里开始了密谋。

随行的政工干部们预料到可能要出事,但当时身边没有联络工具,对部队的情况也不甚了解,所以只能尽可能稳住军心。

到了晚上11点钟,列车才缓缓到达了石人车站,此时,官兵们一个个昏昏欲睡。突然间,列车外响起了紧急集合号,魏瑛等师部指挥人员被惊醒。

这时,一位副官急匆匆地跑过来喊道:“师长,杨副师长让你快走。”

魏瑛此时已经猜到了184师的意图,于是大声质问道:“到哪里去,都给我回来。”

此时车站已经乱作一团,很多184师官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纷纷听从号令,汇聚到了一起。

魏瑛和政工干部们得知副师长杨朝伦叛变后,极力争取官兵们留下来,不断向属下下达命令,试图挽救起义官兵,让他们不要上当。

然而,在一片混乱中,仍有大批184师将士跟随杨朝伦踏上歧途。

天亮后,不少被杨朝伦蒙蔽的将士,想办法赶回了石人车站,也有一些叛军被沿途解放军截获。

最后,杨朝伦带着550团、552团约300多人逃亡到国统区。184师没有参与叛变的部队,在魏瑛的带领下来到临江解放区。

辽东军区得知石人车站叛乱的经过后,高度赞扬了魏瑛师长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。

逃跑的杨朝伦一伙,重新被国民党军收纳,并恢复了184师的建制,直到次年5月,我军再次与这支叛军遭遇。

林总在战前得知,敌方守军是184师后,便特地下了死命令:坚决将其消灭,中间不许接受他们投降。

巧合的是,负责对梅河口作战的,仍然是韩先楚将军率领的四纵。

杨朝伦也深知此役的凶险,因此在梅河口布置了多道防线、地堡、战壕,工事层层环绕,将梅河口阵地团团围在了中央,双方均严阵以待。

5月22日,四纵十师两个炮兵团率先向184师发难,接着两个主力团趁机而上,夺取了梅河口外围的两座高地。

不过,从高地到梅河口阵地之间还有一里地的开阔地,这种地势对于攻城部队来说万分凶险。十师28团、29团的将士们发起进攻后,果不其然,遭到敌人三面火力压制,损失惨重。

韩先楚随即命令部队撤回,另寻其他战机。

在作战地图上,韩先楚找到了一处攻坚发力点——梅河口火车站。只要能攻下火车站,就能以此为突破口,突进敌人核心防守阵地,从而以点破面,彻底粉碎敌人的防线。

确定作战计划后,韩先楚立即对在火车站一带作战的30团下达命令,要求其一定要拿下火车站。30团随即加强了攻势,数不清的炮火和子弹倾注到敌军阵地,可自知没有退路的184师守军同样也在拼了命的防守。

拼杀到最后,30团只剩下400多兵力,即便战况惨烈到如此境地,30团仍坚定不移地执行着对车站的攻坚任务。

26日上午,侧翼的29团友军赶到车站,与30团合力突破了敌军的防线。

28日下午,四纵炮兵队伍推进至敌人核心阵地400米处,其余各部也各自抵达预定阵地,做好了发动总攻的准备。

韩先楚一声号令,四纵将士全线出击,解放军官兵从四面八方扑向敌人阵地,残存的184师敌军接连后退,双方距离不断逼近,终于,更加惨烈的白刃战、肉搏战打响,梅河口顿时响起冲入云霄的喊杀声,双方展开了激烈厮杀。

自知不敌的184师很快败下阵来,杨朝伦率领残部朝着城外逃去。

好在我军对梅河口一战早有完备的部署,184师一出城便落入三纵的包围网中,并被尽数消灭。

此役184师被覆灭,叛乱之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。

184师的遭遇,完全是其咎由自取。杨朝伦等人原本有弃暗投明、悬崖勒马的大好机会,可惜他们目光短浅,因为一时的危局,便失去了对解放军的信心。

而开始率部起义的潘朔端则得到重用,解放后曾回昆明担任市长。(图片来自网络)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